紅薯如何正確施肥?紅薯種植高產施肥的策略和秘訣
編者按:紅薯種植科學選擇肥料非常重要,好的肥料養分含量高,性價比也高,戎軍碳溶有機肥就是其中之一,不僅用量少,效果還好,不信可以試試等?
紅薯根系發達,吸肥力強,且需肥量大。而我國習慣上是把紅薯種在旱地、薄地、丘陵地上,這些地方的肥力普遍低下,養分滿足不了紅薯生長的需要。普遍肥力不足,是影響紅薯單位面積產量長期不能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紅薯生產中無論施用農家有機肥,還是速效化肥,也無論施用量的多少,都有明顯的增產作用。相同的施肥量,施在產量水平低的地塊,比施在產量水平高的地塊增產作用大。
特別是在瘠薄地里,增施氮素肥料的效果更為明顯,說明肥料對缺肥紅薯田產量影響的重要性。但是在高產條件下氮素或某種元素施用過多,各元素間的配比不合理,增產的效果不但不顯著,反而會降低紅薯的產量和品質。說明一方面要重視紅薯大面積生產中營養元素的豐缺,增加肥力的投入,另一方面也應科學施肥,經濟用肥。要同時做到這兩點則需要了解與掌握紅薯的需肥規律和特點及不同產量水平下的需肥量和科學施肥技術。
(1)肥料對紅薯的作用及缺素診斷。
氮:氮是蛋白質和葉綠素等物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適當增施氮素肥料,能有效地促進莖葉生長,并使葉色鮮綠,增加綠葉面積,提高光合能力,因而使甘薯增產。但施氮過多,葉片中含氮量也隨之提高,光合作用制造的碳水化合物等(薯塊膨大的干物質)被葉片用于形成大量的蛋白質消耗掉。會使碳水化合物向薯塊轉移的較少,出現莖葉徒長現象甚至引起“瘋長”。在多雨情況下尤為嚴重,薯塊膨大慢,產量降低,品質下降。
紅薯缺氮,老葉先發黃,以后幼葉顏色變淡,生長緩慢,節間短,莖蔓細,分枝少,莖及葉柄發紫,葉片邊緣及主脈均呈紫色,頂梢毛茸較多,老葉不久脫落,最后全株發黃。氮素占甘薯葉片干物質重量的4%以下就表現出缺氮,同化作用所產生的養料多向地上部轉移;少于2.5%時就會降低光合強度;少于1.5%時,就會出現明顯的缺氮癥狀。
磷:磷是細胞原生質和細胞核的重要成分之一,能促進細胞分裂,提高養分的合成與運轉的能力。施磷可促進根系的發展,使薯塊變長,增加薯塊的甜度,改善品質,提高耐貯藏性。磷在苗期含量高,各部位都超過干物質重量的1%,栽秧后迅速下降,大部分生長期間含磷量為0.3%~0.7%,生長末期為0.2%~0.3%,當葉片中含量低于0.1%時出現缺磷癥狀。
紅薯缺磷,幼芽、幼根生長慢,葉片暗綠或少光澤,莖蔓伸長受阻,莖變細,老葉出現大片黃斑,以后變為紫色,不久脫落。
鉀:鉀能延長葉的功能期,使葉片保持鮮綠色,從而提高光合強度,促進光合作用形成的碳水化合物向塊根輸送,提高塊根淀粉和糖分的積累速度,加快塊根形成層活動的能力,促使塊根膨大。鉀肥供應充足,能明顯提高甘薯產量和質量,還能增強細胞保水能力,提高抗旱性。一般以幼嫩葉片含鉀多,老葉含鉀少。當葉片含鉀占干物質重量的4%以下時,光合強度就要下降。
紅薯缺鉀,在生長前期節間和葉柄變短,葉片變小,接近生長點的葉片褪色,葉的邊緣呈暗綠色,葉面凹凸不平。生長后期的老葉,在葉脈之間嚴重缺綠,葉片背面有斑點,莖蔓變短,生長緩慢,葉片不久發黃脫落。缺鉀時,由于老葉內的鉀能轉移給新葉再利用,所以,缺鉀的癥狀往往先從老葉表現出來。
紅薯施鉀時要注意,化肥應以標明的含鉀量為準。農家肥中,草木灰、莖秸稈、籽殼等肥料含鉀較豐富。鉀元素在土壤溶液和甘薯體內是以離子態存在并被吸收利用的,但肥料中計算速效鉀含量是以折合氧化鉀的形式標明的。
鈣:當葉片中含鈣量少于0.2%,就會出現缺鈣癥,缺鈣明顯表現為莖葉嫩脆不堅韌,嚴重時表現為幼芽生長點死亡,葉片 小,大葉有褪色的斑點。
硫:當葉片中含硫量少于0.08%時出現缺硫癥,表現為葉片呈灰綠及灰黃色,幼葉尖端發黃,幼葉主脈及支脈呈綠色窄條紋,節間不太短,葉不太小,生長也不慢,但最后全株發黃死亡。
鐵:缺鐵葉片中度褪色,影響葉綠素和蛋白質的形成,嚴重時葉片發白。
(2)紅薯吸收三要素的數量
紅薯對氮、磷、鉀肥料三要素需要量以鉀最多,氮次之,磷居第三位,所需氮、磷、鉀的比例大致為1:0.4~0.9:1.5~2.5。通過大量的試驗調查結果表明,在大田生產中,每生產1kg鮮薯,需要從土壤里吸收氮4g、磷(五氧化二磷)2g、鉀(氧化鉀)6.2g。高產地塊土壤含磷、鉀數量大,每畝甘薯產量3500kg的地塊所需三要素的比例為1:1:2,每生產1kg鮮薯約需施純氮5g、磷(五氧化二磷)4.5~4.9g、鉀(氧化鉀)9~12g,而每畝產2 500kg左右甘薯的地塊,每生產 1kg鮮薯約需施純氮 4~5g、磷(五氧化二磷)3~4g、鉀(氧化鉀)7~8g。
生產中可以依據目標產量水平的要求,以及肥料在當地的利用率,肥料的有效含量,土壤的肥料供應能力,計算出合理的肥料用量。目前甘薯對肥料的利用率各地差異較大。根據近幾年的經驗,可以按氮肥36%、磷肥40%、鉀肥50%~60%,而土壤中肥料當季供給率可以按氮40%、磷50%、鉀50%計算。
但是應該強調指出,紅薯的產量并不是隨著肥料用量的增加而直線上升的,即出現肥料報酬的遞減現象。隨著肥料用量的增加,每單位肥料量所得到的甘薯產量會出現減少的情況,因為這里面還有許多其他因素的限制,比如品種的產量潛力,光照和溫度等條件的作用等。總的說來,施用肥料必須了解紅薯的需肥規律,施肥時還應考慮到多重因素的影響。
(3)紅薯不同生育期對三要素的吸收
如前所述,紅薯從扦插成活生長到收獲,在整個生長過程中吸收的鉀比氮多,吸收的氮又比磷多。紅薯吸收三要素均以莖葉生長盛期以前植株矮小時吸收較少,以后隨著植株的生長,莖葉生長旺盛,薯塊開始膨大,吸收養分的速度加快,吸收量逐漸增加,是甘薯吸收營養物質的重要時期,決定著結薯數量和最終產量。
到了中后期至收獲前1個月左右,地上莖葉從盛長逐漸轉向緩慢,大田葉面積開始下降,黃枯葉率增加,莖葉鮮重逐漸減輕,大量的光合產物源源不斷向地下薯塊輸送,這時除仍需吸收一定的氮磷元素外,特別需要吸收大量的鉀素,也就是說,鉀在莖葉生長盛期前吸收較少,莖葉生長盛期及回秧期吸收較多,氮在莖葉生長前期、中期、盛期吸收較快,需求量大,回秧期中、后期吸收較慢,需求量少;對磷的需要前、中期較少,薯塊迅速膨大時吸收量較多。
(4)三要素肥料的增產效果
紅薯三要素肥料試驗結果表明,缺鉀對紅薯產量影響最大,其次為氮和磷。若以施氮、磷、鉀三要素完全肥料區的產量為100%,結果缺氮區的產量為84%,缺磷區的產量為90%,缺鉀區的產量為74%,無肥區的產量為60%。紅薯要獲得豐產,必須增施鉀肥,并要按合理比例配合施用氮、磷肥料。
紅薯的施肥原則為以農家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追肥以前期為主,后期為輔。
農家肥料中廄肥、堆肥、綠肥、土雜肥、草木灰和餅肥等,多屬于完全肥料,含有甘薯所需要的多種營養,含有機質較多,施入土壤后在分解過程中產生的腐殖質可提高土壤肥力,能增加砂土的黏性和保水,保肥的能力,還可使黏土變得疏松,改善黏土的通氣性。因而施用農家肥料不但能給甘薯提供所需的養分,還能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的不良性狀。另外,我國北方春紅薯生長期較長,生長前期的氣溫較低,雨水較少,肥料分解緩慢,重施基肥才能提高紅薯的產量和肥料的利用率。
(1)基肥
施足基肥。紅薯雖具有耐瘠的特性,但其生長期長,吸肥力強,消耗土壤中的養分多,必須施足基肥(底肥),才能充分發揮其高產特性。一般高產田的土壤中含有機質1.4%左右,氮0.05%~0.07%,速效氮65~70mg/kg,速效磷 50mg/kg以上,速效鉀 120mg/kg。在此基礎上每667m2產4 000kg以上的高產田也還必須補充施入純氮16.6kg、五氧化二磷22.5kg、氧化鉀35.lkg。可見,高產紅薯的施肥水平不比其他作物低,對土壤肥力要求也較高。
由于紅薯一般多栽種在砂性土壤上,習慣上施肥又少,加上連作,使土壤中的養分含量減少,這是限制甘薯產量大幅度增長的主要因素。所以施足基肥,提高地力是增產的關鍵。基肥施用量與產量的關系,據幾年來的調查顯示,一般每667m2產鮮薯1500~2 000kg,要施土雜肥2 500~3 500kg;每667m2產鮮薯2 500~3 500kg,要施土雜肥5 000~7 500kg;每667m2產鮮薯4 000~5 000kg,要施土雜肥9 000~13 000kg,同時施入過磷酸鈣25~40kg、草木灰100~150kg。為了提高肥料施用的效果,應根據土壤肥力、肥料種類、有效成分的含量和栽培品種等合理掌握用量。一般在瘦地要多施,肥地要少施;含養分低的肥料要多施,含養分高的肥料要少施;耐肥的品種可多施,不耐肥的品種要少施。
基肥的種類。高產田宜使用土雜肥、炕洞土、草木灰、過磷酸鈣等含氮較少的肥料為基肥,才有利于控制莖葉徒長;而缺氮嚴重的砂土,莖葉生長不良,要增施豬糞、坑泥和人糞尿等含氮較多的肥料為基肥。
應用速效肥作基肥對紅薯的增產效果。每667m2施5~10kg尿素,平均每1kg尿素可增產鮮薯60kg;在缺磷地塊(含速效磷5mg/kg左右),每667m2施過磷酸鈣20~25kg,平均 1kg過磷酸鈣增產鮮薯65kg;每667m2施草木灰100~150kg,平均1kg草木灰增產鮮薯2kg左右。
紅薯高產栽培要求施用大量腐熟的秸稈或雜草漚積的土雜肥為基肥,這種肥含有的養分全,肥效長,肥效穩,含氮少,而磷、鉀多,并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更好地協調紅薯地上部與地下部生長的矛盾,最終奪取高產。
紅肥的施法。高產田施基肥多,應當深施與分層施肥相結合。磷肥的溶解度低,磷酸根離子在土壤中擴散慢,因此,磷肥要深施,多施于紅薯根系集中的25~30cm土層內,肥料利用率才能高。粗肥、遲效肥同樣要深施,細肥、速效肥則淺施,這樣即能促進甘薯前期莖葉生長,早結薯,中期莖葉穩長,不徒長,又能防止后期脫肥、早衰,確保高產。一般地力或施基肥數量少的地塊,應當把全部肥料用作基肥集中條施在壟底,以收到經濟用肥的效果。俗話說“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條線”就是這個道理。
(2)追肥
紅薯追肥應根據土壤肥力、基肥用量、紅薯不同生長時期和生長情況確定追肥的時期、肥料的種類和數量,追肥的數量最多不超過施肥總量的20%。如土壤肥力低,基肥施用量少或生長不良時應及早追肥,促使甘薯生長。北方地區甘薯追肥以早追增產效果好。追肥以前期為主,后期為輔。南方地區可以適當晚追,但也應掌握在封壟前或塊根迅速膨大前完成。
催苗肥。在扦插緩過苗后及時追施肥,是促使薯苗早發棵,平衡大小株的有效措施。在南方常用人糞尿兌水2~3倍,每667m2 施500~750kg,薯苗栽后澆在幼苗附近。北方地區在栽后追施少量速效氮肥。催苗肥本著小苗弱苗多施,大苗壯苗少施,習慣說法施“偏肥”,并且盡可能地早施。一般在秧苗成活后立即追施,緩苗期與封壟期相比,施入等量的肥料前者較后者有明顯的增產。“遲追一碗,不如早追一盞”,充分說明早施的意義。
壯苗肥。指在莖蔓開始伸長,莖葉開始迅速生長時施用的追肥。能使莖葉早長、早封壟和早結薯。在水肥條件好的地塊,追肥過早或過多,反而會造成中期生長過旺,阻礙養分向地下塊根運轉,使結薯推遲。所以,壯秧肥以栽植后30~40天,薯塊已形成后追施少量速效氮肥為宜。
隨著種植方式的不斷改善,和緩釋肥技術的發展,以及保護地栽培技術的不斷普及,往往將紅薯所需的養分肥料一次性底施,不再追肥其效果也很好。
(3)葉面施肥。
葉面施肥從道理上講屬于追肥的范疇,又伴隨病蟲害防治、生長調節劑的應用等,同時合并操作,所以又與傳統的追肥有別。
紅薯基本營養元素供應不足時,首先在生長形態上會表現出來,稱為缺素癥狀。根據缺素癥狀又可以判定缺失元素的種類,尤其是缺少微量元素的情況下,由于所需補給量不大,在紅薯根際土壤施用不方便又來不及的情況下,可以利用紅薯葉面上的氣孔有吸收水分和營養能力的功能,向葉面噴施適宜濃度所需元素營養肥料,可以起到明顯效果。
葉面肥料商品型號很多,有單質元素的肥料,也有多種元素復合的肥料,如瓜菜上常用的磷酸二氫鉀葉面肥等。不單是微量元素可以用于葉面追肥,而且三要素肥料中的氮肥(尿素、硫酸銨)、磷肥(過磷酸鈣)、鉀肥(硫酸鉀、硝酸鉀)、復合肥(磷酸二銨)等都可以用于葉面追肥,可及時解決缺素問題。
莖葉造成傷害。一般三要素肥料不得超過0.2%,中微量元素肥料則更低,應參考葉面肥使用說明的中、下限標準量,以便較好的把握使用量。
葉面追肥除用于生長中期缺素癥表現明顯時外,對紅薯生長中后期解決缺素癥或脫肥早衰也會有明顯效果,因此葉面施肥也很有可能成為進一步完善紅薯施肥技術的重要內容。另外,對紅薯生產過程中經常發生的非正常生長進行抑制或促進,采取葉面噴施生長調節劑的措施也正在引入紅薯生產當中,稱為化學控制,簡稱“化控”。如薯苗旺盛生長季節發生莖蔓徒長的情況,可以用 50~70mg/kg有效濃度的多效唑溶液噴施莖葉 1~2次。春季地溫低,薯苗發根慢,可用ABT生根水溶液噴施于莖葉或根部以促進發根,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抗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