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鐵令:農業要大改革了!
1
中共中央在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增強全社會生態環保意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繼續開展污染防治行動,建立地上地下、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治理制度。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強白色污染治理。在前不久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保持戰略定力,以釘釘子精神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強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復。特別強調:要堅持走農業綠色發展道路,首要先調整農業投入結構,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增加有機肥使用量!”這對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由此可以看出,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刻不容緩。
土壤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基,我們必須清晰認識土壤污染的危害,了解保護土地的重要性。綠色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農業必然要求,是解決土壤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
要全面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突出重點區域、行業和污染物,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有效防范風險,讓老百姓吃得放心、吃的安心。
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是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各相關部門要履行好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職責,使各部門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分工協作、共同發力。
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考核結果作為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獎懲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對那些損害農業生態環境的領導干部,要真追責、敢追責、嚴追責,做到終身追責!
▎土壤板結,越種越板
土壤 “板結”,就是土壤結構遭到破壞,耕作層變硬,透氣透水不良,嚴重影響作物根系正常生長。
主要原因:
(1)有機肥投入嚴重不足。
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結構變差,影響微生物的活性,從而影響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導致土壤板結。
(2)長期過量偏施大化肥。
長期過量施用大化肥,破壞了土壤結構,土壤有機質不能得到及時地補充,引起土壤板結和龜裂。
(3)翻耕、澆水等農耕措施導致上層土壤團粒結構破壞。
主要危害:
(1)根系能力下降。土壤板結的情況下,缺氧而導致根系活力下降,不能正常發育,呼吸減弱,影響養分的吸收。
(2)導致缺素癥。
▎有機質含量低 越種越貧
土壤的有機質是土壤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標。
當前作物復種次數增加,過量地施用化肥,而有機肥施用嚴重不足或者使用方法不合理。
主要危害:
土壤有機質損失嚴重,土壤團粒結構破壞,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通透性及緩沖性能降低,嚴重影響著作物的產量和種棚的經濟效益。
土壤酸化,越種越酸
正常中性的土壤pH值大概在7左右。
主要原因:
(1)降水或澆水量大而且集中。
(2)長期大量施用化肥是造成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因為目前多數化肥都是酸性肥料。
主要危害:
(1)改變土壤微生物環境。
土壤中微生物的數量和種類是動態變化的,微生物種群數量和比例與土壤環境優劣有密切的關系。當土壤酸化以后,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種群數量就會增多,有益微生物種群數量會大幅減少,從而增加根部病害的發病率。
(2)土壤結構被破壞。
當土壤中的微生物環境破壞以后,土壤的團粒結構也就相應的破壞了。
(3)土壤養分利用率降低。
土壤養分一般在中性或者偏酸性的土壤中吸收率最高,當酸堿度顯著升高或者降低時,土壤養分的吸收率就會下降。
(4)根結線蟲。
根結線蟲喜酸性土壤環境,當土壤變酸以后,根結線蟲的數量就會變多,從而引起根結線蟲病發生。
壤微生物的活動,影響土壤功能。
問題太多 值得總結
化肥、化肥、化肥,以上土壤問題的發生都暴露出過量使用化肥和忽視有機肥投入的弊端。
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玉芬表示,我國每年施用的氮肥在其被農作物吸收前,通過揮發、淋溶和徑流逸失,損失超過1000萬噸!造成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空氣的污染。
中國科學院院士金涌說:“我國施肥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到4倍,以氮肥為例,其利用率只有30%至35%,PM2.5中的亞硝酸銨、亞硫酸銨正是過度施用的尿素分解形成的。”
“農業化學品的大量投入將導致土壤中養分、重金屬以及有毒有機物富集引起的土地污染,直接威脅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國農業大學資源環境與糧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張福鎖說,以土壤酸化為例,自然條件下土壤PH值下降一個單位需上萬年,但我國耕地PH值下降0.5個單位僅用了30年!
專家指出,到2030年我國人口數量將達到峰值14.37億人,在峰值到來之前糧食需求仍是剛性增長的。與此同時,受到耕地、水資源等條件約束,糧食增產從長遠來看對肥料的需求仍然較大,“減肥提質”勢在必行!
要想使土壤適合于作物根系的生長,就需要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狀。良好土壤的標準是有機質含量高,團粒結構多,土壤中的有害元素少。所以增加土壤有機質,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為作物提供適宜的土壤環境是首要問題!
目前,有些農戶對有機肥的認識不足,認為沒有化肥見效快,另外有機肥要配合使用化肥還嫌麻煩!大家要知道對于作物來說:大化肥的營養功能巨大,沒有大化肥,就沒有高產量!有機肥對作物的營養功能的確遠遠比不上大化肥。
據專家研究,生理調節功能主要由生物酶、中間代謝物、內源激素、抗性物、細胞膜構成物、代謝吸收促進物等承擔,這些成分只有有機肥中最豐富。
趙玉芬、謝建華等專家建議,扶持有機肥料加工生產產業化,鼓勵農民增施有機肥。可加快研究定制全國性的有機肥生產補貼政策,從生產、運輸、使用等環節對有機肥產業進行扶持,鼓勵農民更多地施用有機肥替代化肥;
切記:靠施大化肥保產量,靠施有機肥養地。提醒大家分清大化肥和有機肥的不同功能,千萬不要忽視有機肥。